HOME
TEAM
CONTACT
NEWS
ABOUT
SERVICE
员工登录
客户登录
English

创新 务实 严谨 求真


The inventive mind is always dissatisfied with its progress, because it sees beyond


​——Jean d’Alembert

【实务研讨】专利技术追踪策略的类型及专利分析方法
来源: | 作者:王涛涛 专利代理师/专利检索分析师 | 发布时间: 2023-06-14 | 1450 次浏览 | 分享到:
随着知识经济和技术创新的发展,专利已成为企业和科研机构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然而,单纯的申请专利并不能充分利用专利的价值,需要对专利进行技术追踪和分析,以便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技术趋势、预测市场需求,并发掘创新机会。本文将介绍专利技术追踪策略的类型及专利分析方法,以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参考。


一|引言

      专利是指国家授予申请人在一定期限内独占利用其发明、实用新型或外观设计的专有权利。专利的申请和授权既能够保护知识产权,又能够提高企业和科研机构的竞争力,因此已成为现代经济中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然而,单纯的申请专利并不能充分利用专利的价值,需要对专利进行技术追踪和分析,以便及时获取市场信息、了解技术趋势、预测市场需求,并发掘创新机会。

      专利技术追踪是指对某个领域内的专利进行定期检索和分析,以获取有关技术动态、市场趋势、竞格局等方面的信息。通过专利技术追踪,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为创新研发提供参考。本文将介绍专利技术追踪策略的类型及专利分析方法,以期为企业和科研机构提供参考

二|专利技术追踪策略的类型


      从宏观和微观来看,专利技术追踪通常分为两个维度:一是从国家或行业维度出发,进行宏观的技术源和主流技术的追踪,例如针对全局性重大技术问题的技术追踪;二是从企业维度进行微观的技术点的追踪,如针对竞争对手的重点技术的跟踪。本文将重点介绍企业维度的专利技术追踪。

      一般企业对于专利技术的追踪,主要是通过专利检索或是市场走向来了解专利技术的发展,并引进发达国家的先进技术来实现快速赶超发达国家,因此,不仅是企业,很多发展中国家或是新兴工业国把技术追踪作为重要的发展战略之一。企业通过有效进行技术追踪,不但可以帮助其识别、跟踪主要竞争对手,准确把握竞争对手的研发重点和研发热点,还可以发现先进技术,借鉴和把握技术发展脉络,从而有利于在市场竞争中占据后发优势。

      专利追踪则是在已有的专利信息基础上,通过一定的追踪策略和分析方法,持续跟踪某个技术领域内的专利动态,或检索出可参考的相关技术文献等信息。其主要目的是为了及时了解技术趋势、市场需求、竞争格局等信息,为企业的研发、创新提供参考,以及发现创新机会。

      1、关键词追踪

      关键词追踪是指根据关键词设定检索条件,追踪相关专利信息。这种追踪策略适用于需要追踪某个领域内所有相关专利的情况和技术趋势。关键词可以是技术术语、产品名称、企业名称等。例如,如果一家企业正在开发某种新型材料,可以通过设定该材料的名称或技术术语作为检索词,追踪相关专利信息,常见于风险排查分析项目或技术主题检索项目。

      可以通过许多专利数据库获得专利数据资源,如各国专利局网站、各省市知识产权局专利信息平台等,以及一些需要付费的商业数据库。基于更加专业和更全面的数据库能够实现更有效的专利技术追踪。

      而检索数据的全面性是追踪相关专利技术的基础,所以必须保障数据的全面性,检索中保证不出现遗漏,得出的结论才能具有说服力;数据的准确性是做出的专利分析报告是否可信、是否有价值的根本保证,这就要求建立检索策略必须完整、全面,才能得到准确的分析数据基础,但数据的全面性与准确性为互逆相关性,在检索策略中也能够体现出这种矛盾:查全检索(全面性)相较于查准检索(准确性)更容易引入相当多的噪音,而查准检索相较于查全检索更容易漏掉相关专利。

      虽然在针对行业进行专利信息分析的情况下,应优先考虑查全率,在时间精力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人工筛选的方法提高查准率。但在如今的专利数据库中,很难通过单一的检索式或检索策略来保证检索数据的全面性,而过于模糊的检索式也会引入了过多的噪音。一般采用多样化的检索策略互为补充,而每个检索式也都尽量在考虑查全率的基础上提高查准率。最后,可以通过反向验证的方式来进一步确保数据的全面性。

      2、专利追踪检索

      专利检索追踪是指根据目标专利本身的信息进行非常规的检索方式,与常规检索互为补充。检索策略是根据被检索对象的特点而制定的检索基本原则和方法,其中,追踪检索策略是以现有信息为基础,利用有效线索进行层层抓取,进而连环突破,其具有检索时间少,检索结果准确有效的优势[1]。

      制定符合具体案情特点的最佳检索策略,追踪检索就是利用文献之间存在的信息关联最终检索到目标对比文件,常见于稳定性分析、无效分析、公众意见项目。具体可包括:

      检索前追踪同族信息,主要针对在其他国家和地区有分别申请的目标专利,同一专利在不同国家或地区获得专利权的信息主要通过同族专利信息获得,参考同族专利在其他专利局的检索策略和审查过程,能找到好用的X类或Y类文献;

      检索前追踪说明书中背景技术,发明或实用新型的说明书背景技术部分往往能够清楚指明现有技术的缺陷和该专利申请基于的起点,某些专利也会提到相关的专利文献或非专利文献,这相当于为接下来的“新颖性创造性”检索建立好了起点,通过追踪有“缺陷”的技术方案,往往能检索到在该方案基础上改进的方案;

      检索过程中追踪中间文献,在常规检索的过程中也许会发现相关却不能用作对比文件的文献,对于这些中间文件,转而追踪它们的审查过程,审查员的“审查过程”也是可以“复用”的,这种情形与同族追踪检索过程中发现有合适的、可被采用的对比文件即可拿来使用,如出一辙。[2]

      追踪检索也需要根据案情的特点制定不同的检索策略,做到因地制宜,有效提高检索的效率。

      2、发明人追踪

      发明人追踪是指根据发明人姓名或机构名称设定检索条件,追踪其相关专利信息。这种追踪策略适用于需要追踪某个领域内某个重要发明人的情况。通过追踪该发明人的专利信息,可以了解其技术研究方向、创新成果等。专利发明人追踪可以帮助企业及时了解到技术领域内的优秀发明人和技术专家,了解其技术水平和研究方向,从而开展合作或进行招聘等活动,提高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此外,专利发明人追踪还可以帮助企业预测技术趋势和市场需求,为企业未来的技术研发和市场战略提供参考。

      尤其是重点发明人,对于某一项技术或者产品来说,需要领军人才带领研发团队推动该项技术的基础研究和产业应用,那么对于企业来说,技术带头人的研发方向往往标志着企业未来的市场发展重心,因此对于重点发明人的技术追踪可以了解前沿技术的发展趋势,从而判断出竞争对手的市场发展方向。

      在专利创造前,发明人的尽职调查也是可以展开,在早期,经常会看到很多的创新研究是先发表文章,再申请专利,这样很有可能会导致即使是《Science》级别的创新,也有可能得不到专利的保护,在专利申请之前很多成果已通过论文等形式公开了。除了常规的CNKI/WEB OF SCIENCE等途径进行追踪外,随着新型的文献发表途径兴起,也需要注意PMC数据库作者手稿发表,预印本数据库和网络优先出版等多种形式。在创新的保护之前,进行简单的尽职调查,可以更好获得其技术创新定位以及可专利性。

      3、专利分类号追踪

      专利分类号追踪是指根据专利分类号设定检索条件,追踪相关专利信息。专利分类号是对专利进行分类和归纳的标准,每个专利都有一个或多个分类号。通过设定某个分类号作为检索条件,可以追踪该领域内与该分类号相关的专利信息,了解该领域内的技术动态。尤其是重点技术分支的分类号,对重点技术分支的追踪有助于企业准确把握研发重点和研发方向,获得技术上的启发甚至是技术突破,进而能够制定出比较科学合理的研发策略。

      4、法律状态追踪

      法律状态追踪是指追踪专利的法律状态,如是否授权、是否维持等。这种追踪策略适用于需要了解某个专利的授权情况和有效期的情况,具体可包括该专利是否转移、是否有分案申请、继续申请、部分继续申请、所经历的诉讼案件、权利的转让、权利的受让以及相关信息更改等。尤其针对企业重点关注的专利,通过追踪专利的法律状态,可以及时了解专利的授权情况和有效期,以便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5、申请人追踪

      申请人追踪是指追踪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了解其技术布局和动态。这种追踪策略适用于需要了解竞争对手在某个领域内的技术研究方向、创新成果等情况。尤其是重点申请人,对竞争对手的新技术、新产品动态的追踪,是一个企业新产品开发思路、知识产权风险管理最直接的追踪方式,那么为了追踪领先技术,需要准确识别重点申请人,然后了解重点申请人的技术特点和实力。

      申请人追踪监测与发明人追踪有相同之处,也可对其进行尽职调查,对待检索申请的申请人的监测,需注意不仅要追踪申请人本身,在申请人为公司的情况下,还要追踪与申请人相关联的主体,如母公司、子公司。通过了解竞争对手的专利信息,可以及时了解其技术布局和动态,为企业制定相应的竞争策略提供参考。

三|专利分析方法


      专利信息分析是将相关的专利信息进行统计、归类、分析,将孤立的信息按照不同的聚集度聚集,使它们由普通信息转化为有价值的专利情报的活动。通过对行业专利信息进行系统的分析,为行业内的相关部门了解最前沿的技术信息,明确技术开发思路,确定技术发展方向提供具体参考。

      根据分析的对象和分析的程度,可分为定性分析、定量分析、拟定量分析等类型。定量分析是利用数理统计、科协计量等方法对专利文献及其相关信息进行加工整理和统计分析,定量分析主要对专利文献的外部特征(专利文献的各种著录项目)按照一定的指标(如专利数量)进行统计,并对有关的数据进行解释和分析;定性分析以专利文献的内部特征(如说明书、权利要求书等)为对象,运用数据挖掘等手段进行归纳和整理,然后运用专业技术进行解读和分析的方法;在实际工作中,为达到更全面的研究效果,有时采用定量和定性方法相结合的分析方法,即拟定量分析,改方法通常由数理统计入手,进行全面、系统的技术分类和比较,然后有针对性的量化分析

(一)定量分析

      1、专利地图分析

      专利地图是一种将专利信息以图形化的方式展示出来的工具,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技术领域的发展趋势、技术创新的方向和技术竞争的态势。其构成要素包括专利文献、技术分类体系和可视化工具。根据不同的研究目的和需求,专利地图可以分为技术领域地图、企业地图、国家地图等不同类型。通过对专利地图进行分析,可以从中发现技术热点、技术漏洞、技术优势等信息,为企业和政府制定战略决策提供参考依据。

      专利地图分析的基本流程和步骤如下:首先,收集相关领域的专利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清洗和预处理;其次,对数据进行统计和可视化处理,生成专利地图;接着,结合专业知识和行业背景,采用不同的分析方法,如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等,对专利地图进行深入分析。在实际应用中,还可以结合其他数据源,如文献数据、市场数据等,进行综合分析,提高专利地图分析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案例:LG电子技术的专利分布

      韩国科技巨头LG电子曾是手机领域的领先企业,但目前在汽车新兴领域的电子自动驾驶也有相当多的专利。通过智慧芽数据库检索并制成的专利地图中,显示LG电子及其关联公司在126个国家/地区的专利,聚焦于控制信道、通信、车辆、显示、家电、清洁等技术领域。可以直观地看出相关专利的大致分布。

      最后,专利数据本身的质量对专利地图分析结果影响较大,因此,前期的检索和后续的数据处理也比较重要,以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信度。

      2、专利生命周期分析

      专利生命周期分析是对专利从申请到授权再到维持的全面分析,是指对专利在其生命周期内的各个阶段进行系统、全面的分析和评估,通常包括专利申请、审查、授权、维持、转让或无效等阶段。可以帮助企业制定更有效的专利管理策略。该方法可分为以下几个步骤:确定专利生命周期的起点和终点、分析专利权利人在生命周期不同时期的行为、评估专利价值以及根据生命周期阶段制定专利管理策略。

      在专利的申请阶段进行评估,包括研究专利领域内的技术发展、竞争对手的专利情况以及专利审查流程等因素。其次,需要对专利的授权阶段进行评估,包括专利权的范围、有效期限以及专利权的转让和许可等情况。最后,需要对专利的维持阶段进行评估,包括专利的费用缴纳、专利的无效宣告风险以及专利的侵权诉讼风险等因素。

      在专利授权后的阶段,专利持有人可以开始将其专利用于商业目的。此时需要考虑专利的价值和市场需求,制定相应的商业计划并进行市场推广。同时,专利持有人还需要注意维护专利权益,避免侵权行为的发生。在专利有效期内,专利持有人还需要支付年费以保持专利的有效性。专利授权后的阶段是专利生命周期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决定了专利是否能够带来商业价值。

      3、竞争格局分析

      竞争格局是指在某一技术领域内,各企业或个人所拥有的专利数量、质量、布局等方面的分布状况和关系。竞争格局分析是指对某个领域内的专利进行分析,以了解该领域内的竞争格局。其分析方法主要包括专利地图、专利引用分析、专利矩阵分析、竞争对手分析、SWOT分析等方法。其中,专利地图是通过对专利文献进行统计、分析,绘制出反映技术领域内专利布局、技术发展趋势的图形,从而揭示出技术领域内的专利竞争格局和技术创新方向。专利引用分析是通过对专利文献中的引用关系进行统计、分析,了解技术领域内专利之间的联系和依赖关系,从而揭示出技术领域内的技术创新路径和技术发展趋势。

      4、技术深入标引分析

      对于需要深入分析的技术领域,可以通过手工标引进行深入分析,如:手工标引出专利涉及的技术手段与技术功能制作技术功效矩阵。技术功效矩阵是一种对专利技术内容进行深层次分析的有效方法,可以一目了然地掌握“专利雷区”和“专利空白区”分布情况,帮助企业建立其内部的数据库,可以为专利布局和技术的研发提供参考,在了解技术现状、分析竞争对手和协助制定技术发展战略方面具有重要作用。

(二)定性分析

      1、专利FTO分析

      专利FTO(专利自由实施调查)分析是一种评估技术解决方案或产品是否侵犯他人专利权的方法。在当今高度竞争的商业环境中,企业需要不断推出新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以保持市场竞争力,然而,如果这些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侵犯了他人的专利权,将会面临巨大的法律风险和赔偿责任。因此,进行专利FTO分析可以帮助企业在推出新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之前,确定是否存在专利侵权风险,从而减少法律风险和保护自身利益。

      具体来讲,首先需要收集与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相关的专利文献和专利权人信息。这些信息是基于一定的检索策略,通过专利数据库、专利检索工具等途径获取。在收集信息时,需要确定关键词和分类码,以便更快地找到相关专利文献。通过筛选和分析专利文献,确定可能存在侵权风险的关键专利。识别关键专利时,需要考虑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相关技术领域的专利趋势等因素。

      最后,需要综合考虑关键专利的范围、有效性和专利权人的行为,评估产品或技术解决方案的侵权风险。评估侵权风险时,需要考虑专利权人是否已经发出警告信或提起侵权诉讼等因素。也可以调查关键专利的专利权人,了解其专利策略和行为。分析专利权人时,需要考虑其专利组合的规模、质量和战略目标等因素。

      2、专利无效分析

      在商业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专利的重要性日益凸显。通过对相关专利技术的追踪,可能会发现某些专利的申请或者授权可能会限制其公司或个人的创新和发展。因此,进行专利无效分析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对专利的权利要求等方面进行分析,主要依据先前技术、公开发表的文献、专利申请人的行为以及法律规定可以判断该专利是否有效。

      具体来讲,确定无效性的主张或稳定性不高的判断是指确定专利权利要求中存在的问题,例如是否存在缺陷或者不符合先前技术,然后针对这些问题进行进一步分析。

      首先,对专利权利要求进行详细的解读和分析,并通过较为精准的专利检索来查找先前技术和文献,是为了寻找与专利权利要求相同或相似的技术和文献,以证明该专利不具有新颖性或者创造性,也可参考采用专利检索追踪中的方法,再评估证据的可信度是指对找到的先前技术和文献进行评估,以确定其可靠性和可信度。最后,根据以上步骤的分析结果得出相应的结论,判断该专利是否能够无效,或在稳定性不高的情况下,可采用公众意见等手段来阻止相关专利申请的授权,为相关公司或个人提供保护和引导创新的依据。

四|思考


      专利技术追踪和分析是企业和科研机构保护知识产权、提高竞争力的重要手段。本文介绍了专利技术追踪策略的类型及专利分析方法。通过采用适当的追踪策略和分析方法,企业和科研机构可以及时了解市场需求和技术趋势,为创新研发提供参考,并发掘创新机会。

[1] 朱丽丹,王晓龙.浅谈专利多种追踪检索的方法[J].黑龙江科技信息.2015(000)025.

[2] 苏文,孙国辉.浅析几种专利追踪检索策略[J].电视技术,2013,37(s2).